<button id="n4dn8"></button>

<li id="n4dn8"></li>

  • <s id="n4dn8"><object id="n4dn8"></object></s>

    您現在的位置是:首頁 > 百科知識 百科知識

    京師大學堂現在叫什么名字(京師大學堂創辦于什么時期)

    時間:2023-08-02 16:35:18百科知識 78 人已圍觀

    簡介 京師大學堂,是北京大學前身。作為戊戌變法的“新政”之一,學校創辦于1898年7月3日,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,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。 ···

    京師大學堂,是北京大學前身。作為戊戌變法的“新政”之一,學校創辦于1898年7月3日,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,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。

    1898年9月21日爆發戊戌政變,百日維新失敗,各項政策都廢除了,京師大學堂之所以能成為“戊戌政變”后的幸存者,關鍵在于慈禧太后的態度。

    當“戊戌政變”后的第五天(1898年9月26日),京師大學堂正心驚膽戰地等待噩運降臨,不料慈禧太后在諭旨中卻說道:“大學堂為培植人才之地”,應予以繼續興辦。

    慈禧太后當時可是“一言九鼎”,全由她說了算的。所以,就憑她這一句話,就使京師大學堂化險為夷,得以幸免于難,京師大學堂成為戊戌變法僅存的碩果。

    但京師大學堂處境卻變得舉步維艱。

    京師大學堂建立的時候,它不僅是中國最高學府,同時還是最高的高等教育管理機構,統轄全國各省的所有學堂,相當于它既是一所大學,又是中國政府的教育部,地位非常重要。

    后歷經“戊戌政變”、義和團運動、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等變故,京師大學堂屢遭摧殘,以致停辦。

    1902年,清政府重建京師大學堂,設速成、預備兩科,創辦于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并入大學堂。

    同年,京師大學堂仕學館、師范館成立,師范館為北京師范大學、西北師范大學的前身。1912年5月4日,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,旋即冠“國立”,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“國立”的大學。

    大家知道科舉制度是1905年才廢除的,在1898年建立京師大學堂的時候,科舉制度還沒廢除,所以當時的教育制度就變成了“雙軌制”。

    學子們可以繼續參加科舉考試,也可以選擇西方的教育方式,去上中學,上大學,走另外一條路。

    當然那時候在中國如果想做官,還是走科舉這條路比較快,但是至少中國模仿西方建立了中國第一所近代化的綜合性大學,這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。

    民國五年(公元1916年),京師大學堂這座昔日的“皇家大學”雖已改名國立北京大學,但陳腐的官僚衙門氣息卻依舊濃厚。

    這一年的1916年12月26日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委任蔡元培為北大校長,上任第7天,蔡元培就主動發函教育部,呈請聘任陳獨秀為文科學長(相當于文學院長)。

    陳獨秀在答應出任文科學長后,向蔡元培推薦了一位連博士學位都還沒拿到的毛頭小子——胡適。在胡適看來,如果沒有蔡元培賞識,他的下半生或許就將在一家二三流的報刊編輯職位上度過。

    正是因為蔡元培的偉大人格,北大才能出現辜鴻銘、黃侃、林紓、陳漢章、劉師培等舊派學者與陳獨秀、胡適、李大釗、魯迅等新銳人物共處一校的罕見局面。

    在這段期間北大的傳統和精神也逐漸形成了,這種精神就是“愛國、進步、民主、科學;勤奮、嚴謹、求實、創新;思想自由、兼容并包”。

    在這一精神的引導下,大師與精英們在北大可謂風起云涌,各類社團更是百花齊放,自由民主的風氣開始形成,成為北大異于其他大學的獨特傳統。

    就連北大的一位圖書管理員——毛澤東,都成為我們國家的締造者,去年的建黨一百周年獻禮電視劇《覺醒年代》就是描述這段歷史的。

    1919年5月4日,轟動全國的“五四運動”爆發,憤怒的北大學子組織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新文化革命,此后不管是一二·九運動,還是無數次推動中國前進的其他運動,北大都走在最前面。

    北大也誕生了無數大師級的人物,從學生到他們的教授,許多都是國之棟梁。應該說在整個中國20世紀一百年的發展中,這些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
    雖然北大現在的校慶日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變成5月4日了,但1898年7月3日,確實是北大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正式建校。

    北京大學發展歷程濃縮的是中國近現代教育的發展,是整個中華民族走向強大的過程。

    相關文章

    99久久婷婷国产香蕉_亚洲综合网成 人_538高清无码在线网站_一级免费视频毛片儿
    <button id="n4dn8"></button>

    <li id="n4dn8"></li>

  • <s id="n4dn8"><object id="n4dn8"></object></s>
   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